比亚迪智能座舱开发怎么样?

智能生活网 2023-04-28 23:30 编辑:admin 257阅读

比亚迪智能座舱开发怎么样?

座舱智能化程度高低与车机性能强弱存在高度正相关的关系,车机甚至被称为汽车的第四大件(燃油车时代),车机用起来流畅与否,功能丰富与否,交互方便与否等等用户都能清晰感知,影响使用体验。流畅度、易用性和UI设计 汉的车机系统基于安卓系统开发,操作几乎与一些主流的安卓手机无异,易于上手,而且搭载了高通骁龙625处理器,保证了系统运作时的流畅程度。 另一方面,系统还支持卡片式后台和分屏显示功能,很好地利用了大尺寸大屏幕的优势,系统可以同时后台运行多个应用,而且切换起来也十分便捷,很好地体现了它整套系统的优势。车机功能丰富度及体验效果 基于安卓打造DiLink 3.0系统最突出的强项肯定就是它出色的软件生态了,大部分功能可以通过应用商城内下载的扩展应用APP完成,地图导航、娱乐影音、社交交友,甚至是车内KTV、在线购物等功能它都一应俱全。仪表功能丰富度 汉使用的是一块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整体界面十分简洁,支持根据驾驶模式变换显示效果功能。屏幕两侧显示基础的能耗和时速等信息,中央区域可以显示多种扩展信息,但信息密度较小,许多信息根本没必要分开多个页面显示,操作稍微有些繁琐。车载系统的扩展性 原生的车载系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因此具备一定的扩展性就显得有必要了。扩展性我们主要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APP应用商店扩展、一个是手机互联扩展。语音交互 不同车型之间语音交互能力差异较为明显,它能比较很好地反应一款车的座舱智能化的程度,语音识别率高低、识别速度快慢、可控制功能多寡都是评判这套语音交互系统好坏的标准。 汉的语音交互基础功能扎实,常规的几中语音命令它都能完美识别并执行,导航、多媒体系统、空调、车窗等功能都能控制。另外,汉还支持一些简单常用命令的免唤醒调用,只要说出,比如在行车过程中说出“我想导航到**”,即可设置导航,而且免唤醒的命令相当丰富,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除了功能比较齐全之外,汉的语音系统识别速度相当灵敏,用户话音刚落,系统就同步完成识别并开始执行命令,并不会出现卡顿等现象。 而且系统对于一些发音较为模糊的语令纠错有着不错的纠正率,在模糊发音纠错能力测试环节中,系统能够识别“打开车窗”和“导航到外滩”两个语令的意图,而且识别率较高,除了“我想吃麦当劳”不能完美识别,该项测试符合预期。而在语义联想这一部分的测试中,汉也有不错的表现,不仅能识别“有点冷”和“我很热”这类模糊语义的命令能完美识别,像“帮我找最近的小杨生煎”和“我想去静安寺附近吃麦当劳”这类复合语令它也能很快作出反应并设置好导航路线。但它仍然无法执行跨功能多命令指令。智能化进阶需求优秀的车机不仅能完成一些常规的功能,一些用户更高阶的需求也应该要满足,简单来说,如果能配备远程控制、在线更新等功能,甚至在某些时候能与用户产生情感交流,让出行更加便捷,增加路途的乐趣。智能座舱部分得 在智能座舱的评测当中,通过对屏幕效果、车机性能、语音交互、智能化进阶需求四大方面的综合评分,最终比亚迪汉总得分为81分(满分100),在这一项目中位居所有测试车型中前列的位置。

“不造车”的华为,却给汽车行业带来最猛烈的冲击

趁着上海车展的热度,华为在 汽车 领域的布局继续加快,并冲击着市场。

上周六发布搭载华为激光雷达的北汽新车型极狐阿尔法S,周天再次发布则雀AR-HUD、4D成像雷达等一系列 汽车 零部件和系统产品,周一则直接引爆了A股 汽车 板块。

同样是在两年前的上海车展上,首次参加车展的华为将自身定位为“Tier1(一级供应商)”,并一直声明华为不造车,只做智能 汽车 的增量部件供应商。

如今,尽管仍然没有宣布造车计划,但华为目前的 汽车 产品包括车载芯片、车载操作系统、车机应用、核心孙仔早零部件、系统解决方案等等,已经远超多数“Tier1”的业务范畴。

华为大步迈进 汽车 行业,无疑将给整个 汽车 产业链造成冲击,而从华为目前的具体业务来看,其在智能座舱领域主要依靠自身的芯片和软件技术与零部件公司合作,而在自动驾驶软硬件领域则主要是自主研发。

同时,尽管华为一再秀肌肉,但想要真正在 汽车 领域有一番作为,在车载芯片、自动驾驶等领域也都面临高通、英伟达等国外巨头的竞争压力。

去年10月,华为发布HI品牌,正式对外界展示了其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的全貌,包括一个智能 汽车 数字化架构,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服务5大智能系统,以及30多个智能化零部件。

而此次与北汽极狐合作的阿尔法S以及后一天发布的一系列智能产品,更多关注于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部分,这两部分也是目前智能 汽车 最为重要的领域。

在智能座舱部分,华为是基于麒麟990a芯片打造,同时构建了鸿蒙OS作为车载操作系统,座舱芯片和车载OS支撑着中控大屏(车载 娱乐 系统)、HUD(抬头显示器)、液晶仪表等座舱硬件,共同构成 汽车 智能座舱。

在4月18日的新产品发布会上,华为则再次发布了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车载智慧屏以及热管理系统方案等座舱产品。

从现有的信息来看,华为的智能座舱产品主要是以系统集成的方式展现,除了车载芯片和车机OS,其他硬件座舱产品主要通过优化其他零部件厂商的产品做系统集成。

根据华阳集团近日的披露信息,其HUD产品目前已绑定华为。 华阳集团是国内的 汽车 座舱电子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此前和北汽也有业务合作。目前看来,华为是在华阳产品的基础上融入自身的人工智能技术打造AR-HUD。

用于显示车速、导航等信息的车载HUD

同样是国内 汽车 电子头部企业的德赛西威,4月19日也表示, 公司与华为有业务合作,和华为合作带有HiCar功能的主机已在多个OEM项目中应用 ,德赛西威的核心业务就是中控主机(中控大屏、车载 娱乐 系统)的开发。

德赛西威中控主机

HiCar则是华为提供的人-车-家全场景智慧互联解决方案,HiCar将移动设备和 汽车 连接起来,利用 汽车 和移动设备的强属性以及多设备互联能力,在手机和 汽车 之间建立管道,把手机的应用和服务延展到 汽车 ,实现手机为核心的全场景体验。

而首次对外展示的热管理系统显然也是以集成商的身份出现。 汽车 热管理系统包戚掘括电驱热管理、电池热管理和座舱空调热管理,此前, 国内 汽车 热管理系统头部企业三花智控曾表示,公司的热管理系统零部件产品(电子膨胀阀、四通换向阀等)已供货华为座舱热管理系统。

而主打换热器产品的银轮股份也表示为华为的热管理系统提供零部件产品,华为则主要利用零部件做系统产品优化。

同时,根据近日在上海车展的消息,华为的智能后视镜合作方为天马微电子,智能座舱开发平台的合作方则为创思远达,该公司是中科创达的子公司。中科创达是国内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服务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是做手机、车机操作系统的二次软件开发。

在周一(4月19日),华为新产品掀起的A股 汽车 板块大涨中,三花智控、华阳集团、德赛西威、银轮股份、中科创达都位于前列。

绑定华为,可以助力零部件供应商更容易打入车企供应链。目前,国内的 汽车 电子企业和国外巨头相比缺乏竞争优势。拿HUD为例,目前其主要被国际Tier1占据,日本精机、德国大陆、电装、博世、伟世通占据了95%的市场份额,而在液晶仪表领域,此五家也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

和在智能座舱领域更多以系统集成商的身份切入不同,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则更多是直接下场动手开发零部件。

4月17日发布的阿尔法S搭载了3颗华为的96线激光雷达,4月18日又发布了全新的4D成像雷达,加上视觉摄像头,再配以基于华为自身麒麟芯片打造的全新计算平台MDC 810,支撑着华为的自动驾驶。

选择自己开发自动驾驶软硬件,一方面是因为激光雷达、4D成像雷达都属于高阶自动驾驶实现的核心部件,另一方面则是目前该类产品还都属于新产品,国内没有太多成熟的传统零部件公司实现量产。

基于自身的技术实力开发自动驾驶软硬件,能给华为更好地进入 汽车 领域提供基础,但这将给国内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带来不小的压力。

我们已经看到,华为不仅提供 汽车 核心零部件,还提供一整套的系统解决方案,再基于华为自身的技术能力,不少车企想必会更加倾向于和华为合作。 此前,华为已经表示,除了和北汽合作开发 汽车 ,其还与长安、广汽深度开发了子品牌的 汽车 。

目前,国内研发自动驾驶软硬件的基本都是初创公司以及未上市公司,包括激光雷达企业速腾聚创、一径 科技 ,自动驾驶芯片企业地平线以及诸多的自动驾驶算法企业。

相比于初创企业,华为在拥有技术实力的同时,更是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撑。 在上海车展上,华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表示,华为将会持续加大对 汽车 行业的投入,今年在研发上的投资将达到10亿美元,研发团队超过5000人,其中自动驾驶超过2000人。

尽管华为自身也推出了“八爪鱼”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留有API和数据接口,试图建立合作伙伴生态,但在大多数自动驾驶零部件都已自主研发的状态下,似乎难以吸引创业公司做二次开发。

当然,创业公司也有自身的优势。目前,仍然有不少主机厂不愿意过分依赖像华为这样强势的供应商(比如合作车型要有华为的HI标志),此时,初创企业更容易依靠专业细分的产品获得主机厂的青睐。此前,地平线就已经与上汽和长城达成了战略合作。

但总得来说,华为的大步前进仍然将对自动驾驶领域的中小公司产生冲击。

可以看到,华为目前的 汽车 解决方案中包含了车载操作系统、车载芯片、核心零部件等,除了结构件和电池,华为几乎都有参与,已经超出了大多数 汽车 供应商的范围。

不过,尽管拥有强大的技术能力,但广撒网的华为,想要在智能 汽车 领域占据一定地位,同样面临国外厂商的竞争。

在智能座舱领域,华为是基于麒麟芯片打造座舱计算能力,而目前来看,在座舱芯片领域,不仅有传统的车载芯片巨头美国TI(德州仪器)、德国NXP(恩智浦)、日本瑞萨,还有从消费级芯片强势杀入车载芯片的高通、英特尔等。

TI、NXP、瑞萨等传统车载芯片巨头依靠成熟的业务占据着计算及控制芯片的中低端市场,仅恩智浦一家,2019年车载芯片的全球市场份额就达到10.3%,而在车载计算类芯片领域,目前国内95%的市场被这些巨头占据。

新杀入的消费电子芯片企业目前则统治着高端市场,其中以高通最为明显。

尽管在2014年才正式进入车机芯片,但依靠强大的技术实力,高通目前紧紧掌控着高端 汽车 的座舱芯片市场。2016年发布的搭载820a芯片的第二代数字座舱平台,基本上包揽了过去几年的主流豪华车型和新能源车型。

搭载高通820A座舱芯片的车型

2019年发布的搭载8155芯片的第三代数字座舱平台则在今年步入规模量产阶段。 包括刚刚上市的威马W6,即将上市的蔚来ET7、智己L7和长城WEY品牌的摩卡车型都搭载了8155芯片,而这些都是目前国内新能源 汽车 领域的主要玩家。

座舱芯片之外,华为自动驾驶芯片以及自动驾驶计算平台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目前,主流的自动驾驶芯片被Moblieye和英伟达牢牢占据,小鹏、蔚来、理想采用的均是英伟达的产品。

这也是华为先选择目前有巨大转型压力的传统车企切入的主要原因,他们有着更强烈的智能化需求,而华为能赋予更全面的方案。

但问题是,尽管华为拥有技术能力,但不参与到整车制造部分,更多是往 汽车 上堆料,能否真正使车企造出的 汽车 具有竞争力还存在疑问。

拿此次与华为合作的北汽为例,由于早期过多关注B端市场,在当前补贴下滑、C端市场不具有竞争力的情况下,北汽的新能源 汽车 销量在2020年为25914辆,同比下滑82.79%。

而作为2019年新发布的高端品牌极狐,2020年10月首款车型ARCFOX阿尔法T上市后也是销量不佳,今年一季度累计销量仅1013辆。

此次发布的阿尔法S尽管有华为智能技术的加持,但华为HI版偏高的价位能否提升这款产品的销量还有不小的疑问。

阿尔法S的补贴后售价为25.19万-34.49万元,阿尔法S华为HI版的预售价分别为38.89万元、42.99万元,在这个价格下,目前缺乏品牌号召力的极狐似乎并无较好的竞争优势。

车企当然有需求,需要借助一个强有力的智能化技术供应商来面对新型电动 汽车 企业的冲击,而华为先从目前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缺乏竞争力的车企做起也更容易切入 汽车 赛道。

但 汽车 最终依然要用产品,要用销量说话,面对当下不少已经形成品牌的车企,合作打造新品牌要面临产品、品牌的多种考验。

总的来看,华为在 汽车 领域的全面布局将给国内 汽车 产业来带不小的冲击,有实力的零部件公司能和华为展开合作,更好打入车企供应链,但也给其他 汽车 零部件企业带来竞争压力。

而对于华为自身来说,真正想在 汽车 界立足,华为依然有诸多挑战需要解决。

华为此前表示,只做零部件供应商,不造车也能赚钱。

在华为进入 汽车 产业的逻辑中,其将计算机作为基础, 汽车 作为计算机控制的外设。 似乎是由于这样的认知,即使是作为供应商,华为依旧显得十分强势。

“软件定义 汽车 ”确实有其道理,但作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汽车 产业依然需要强大的制造能力,才能打造出优秀的产品。

某种意义上说,基于品牌号召力以及强势的主导能力,华为真正下场造车或许更能实现在 汽车 领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