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
1959年9月26日,中国石油地质勘探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发现了大庆油田,结束了中国贫油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石油工业极为落后。有数据统计,1949年全国原油产量只有12万吨,仅有8台浅井钻机、40多名石油技术人员。
1952年2月,毛泽东发布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1师,支援石油工业建设。1953年12月,毛泽东向地质部部长李四光询问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李四光根据新华夏系沉降带理论,认为在中国辽阔的领域内,天然石油的蕴藏量应当是丰富的,关键是抓紧做好地质勘探工作。
1955年7月,燃料工业部撤销,石油工业部成立。国务院对全国油气普查进行统一部署,形成“两部一院”(石油工业部、地质部,中国科学院)协作,全国“一盘棋”的找油机制,为一系列大发现奠定基础。
1958年2月,邓小平作出石油勘探重点要向东部进行战略转移的重要指示,对于加速松辽盆地的石油勘探起到重大作用。
1958年7月,在黑龙江省安达县任民镇东南14公里处打的第一口基准井——松基1井,一无所获;8月,松基2井仅见到了少量的油气显示,前两口基准井出师不利。
1958年11月29日,石油工业部批准松基3井井位。在缺少吊车和大型运输车辆的情况下,松辽石油勘探局32118钻井队依靠仅有的5台解放牌汽车,把几十吨重的钻机设备运到井位。1959年4月11日,松基3井正式开钻,设计井深3200米。9月26日16时,松基3井喷出大量原油,宣告大庆油田的诞生。
1959年11月,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刚过,时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建议把松基3井的所在地大同镇改名为大庆区,新发现的油田也由此命名为大庆油田。大庆油田的发现,一举扭转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