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怎样设置定位汽车?

智能生活网 2023-08-28 08:04 编辑:admin 281阅读

一、华为手机怎样设置定位汽车?

你好,

1、进入“设置>高级设置>定位服务”,查看GPS开关是否已经打开(开启访问我的位置信

息),并确认定位模式是否选择了“使用GPS、WLAN和移动网络”。

2、定位最准确的选项权限设置:进入“手机管家>权限管理>权限>读取位置信息”,选择需

要使用GPS的应用,点击“允许”开启读取位置信息的权限。

3、请在网络信号较强、周边环境较空旷的地点进行定位,例如街道、户外广场。室内GPS信号

较弱,会导致定位不准确或定位失败。建议在使用GPS时打开WLAN或移动数据业务,可以提

高定位准确性。

二、华为不造车,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品牌“HI”

关于华为造车的传闻一直存在。

10月30日,在Mate 40系列华为中国区新品发布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表示, “华为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

与此同时,王军正式介绍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新品牌“HI”, 包括新技术、新体验和新模式,旨在通过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以创新的模式与车企深度合作。

早在2014年,华为便成立“车联网实验室”,致力于汽车互联化、智能化、电动化和共享化的技术创新,并先后携手大众、戴姆勒、上汽等传统车企一起研发车联网,所以关于华为造车的消息一直没间断过。HI方案的推出,再一次盖章华为的态度――不造车,主要聚焦ICT技术,提供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帮助车樱扮企造好车。

“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是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愿景,这个方案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和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

不久之后,我们将会看到HI logo出现在你买的汽车上。HI采用的是联合开发新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车企继续发挥整车优势,而华为主要是专攻技术,脊山灶两者联合共同设计开发车型,车型的logo不变依旧是车企的品牌,只是在车身上会有HI logo露出。

在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推出之前,华为在去年推出了HiCar系统和智能汽车解决唯历方案BU,向外界表明自身的定位,即为主机厂的供应商,把极智、愉悦、信赖的出行体验带给消费者。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曾表示,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营收,有望在未来十几年内达到500亿美元的量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三、华为:买地不假,但不是为了造车 | 汽车产经

2017年,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带领着一众研发主管,走进了北汽集团的大门。

彼时的“华为造车”尚在萌芽阶段,甚至后来为人熟知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以下简称“华为智能车BU”)都还未建立。

这次到访北汽,他们希望的是能找到一家合作伙伴,联合开发一款应用华为软硬件技术的智能车型。

虽然对自己的研发能力充满信心,但想到已经被多家车企拒绝,再看看只有PPT而没有零部件实物的双手,一向直爽自信的徐直军内心也打起了鼓。

不过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次的交流十分顺畅。在听完华为方面的介绍后,时任北汽集团董事长的徐和谊当场拍板,表示“可以试试”。

要知道在当时,北汽集团绝对不缺少合作伙伴。凭借EC、EU、EX系列的成功,他们在新能源市场仍稳坐第一把交椅。

如今,当外界纷纷质疑华为为何选择北汽这个合作伙伴推出首款HI车型时,华为智能车BU对北汽却有另一份感情。用智能车BU COO王军的话来说,“当时那个条件下能够跟我们合作的客户,我的内心充满感恩”。

可以说,正是因为当时北汽选择了相信华为,给了彼此一个合作的机会,这才有了后来“华为造车”不断衍生的故事。

1,“帮助北汽销量翻倍”

不久前的9月26日,北汽蓝谷发布一则公告称,极狐与华为将继续加强合作车型的产品开发。同时,阿尔法S华为HI版将在今年年底前进入华为渠道。(但据内部人士透露,极狐进入华为渠道的具体时间还没有最终确定。)

引入阿尔法S华为HI版,华为也有着明确的目标――“帮助北汽销量翻倍”。

而在此之前,华为已经在赛力斯SF5上证明了自己的销售能力。数据显示,在进入华为渠道后的4-9月份,这一车型的累计销量突破3000辆――算不上多么优秀,但比起赛力斯颂散依靠自己的渠道销售,还是要多出不少。

今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当华为宣布将赛力斯SF5作为第一款车型引入销售渠道时,外界也曾一度疑惑,仿佛赛力斯才是那个与华为合作最为深入的伙伴。

但事实并非如此。据华为相关人士解释,赛力斯SF5率先进入华为渠道,原因非常简单――这一车型量产较早,而当时华为渠道急需增加收入。其实从配置来看,赛力斯SF5只采用了华为的部分智能硬迹宴件及华为Hicar等基础功能姿樱银,整体上的华为属性并不深厚。

换句话说,率先引入赛力斯,华为多少有一些迫不得已的意味。如果彼时阿尔法S华为HI版能够量产下线,那进入华为渠道的首款车型可能非他莫属。只是合作之初满怀热血的华为和北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车型的研发会经历那么多出乎意料的波折。

首先,便是研发流程不对等的问题。

王军后来在一次采访中回忆到,最初华为的研发体系是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而车企的研发流程各式各样,自主、美系、德系、日系,流程各不相同。对此,华为花费了大约两年时间,打造了一套全新的IPD-IAS(Intelligent

Automative Solution)流程,并将所有部件全部转到这一流程上。

其次,是工作节奏的差异。

对于科技公司来说,习惯了高速的产品迭代。即使是全新产品,一般一年也要更新两个版本。而对于车企来说,这样的速度难以想象。在车企的节奏里,一款新车从规划到落地至少也要三五年的时间。

而除此之外,华为团队方面,由于缺乏造车经验,决策上也有过不少失误;至于极狐方面,传统车企层层审批的流程,也影响着项目的进度。

“团队几乎所有人都投入进来的前提下,这款车才最终完成。”谈到阿尔法S华为HI版的开发,一位参与其中的华为智能车BU员工如此说道。而这也决定了这样的合作模式并不会大规模复制。

对此,智能车BU一位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目前采用这一合作模式的伙伴只有北汽、长安、广汽,未来也不会再进行拓展。

2,“卖车?怎么也得几百万台吧!”

从2019年年中智能车BU正式成立,到2021年4月华为消费者BG终端销售部门引入汽车销售,目前,华为的汽车业务主要与以上两个部门有关。

而这两个部门也决定了华为切入汽车产业的两种模式。用华为内部人士的话来概括,就是“博世+广汇”。

所谓“博世”,即华为智能车BU可以像Tier1(车厂一级供应商)一样为主机厂提供核心零部件。具体来说,如今华为的智能汽车产品与服务主要聚焦于五大系统――智能驾驶(平台)、智能座舱(鸿蒙车机OS为核心)、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智能车控和智能云服务)。

而所谓的“广汇”则是指华为依托于遍布全国的线下体验店正在开展的汽车销售业务。

如果说华为在最初进军汽车行业时主要想做的是零部件业务,那么如今,汽车销售在华为汽车版图中的作用则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关于为何引入汽车销售,此前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曾明确表示,“美国的制裁让华为手机供应链迎来非常大的挑战。如果想弥补的话,唯一能跟它相比的就是智能电动车”。

在8月份时,华为发布的业绩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华为的消费者业务收入仅为135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了46%。

有知情人士曾向媒体表示,在消费者BG最初决定卖车时,余承东定下了非常高的销售目标――“用华为的渠道卖车,怎么也得卖个几百万台吧”。

虽然有人调侃这一目标“更像手机、而非汽车的销售目标”,但事实上,如果按照去年上半年消费者业务收入2558亿元计算,华为想要凭借赛力斯SF5挽回营业额,半年内就必须要卖出近50万辆。

半年50万辆与月销不足1000,赛力斯SF5的销售现状显然与规划相距甚远。于是,为尽快打开局面,目前华为也在尝试更多模式。

此前汽车产经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在与赛力斯合作华为智选SF5车型之后,华为还规划过另一款车型。

在这款新车身上,华为希望能采用与SF5完全不同的合作模式――从产品规划、设计到后期营销、售卖都由华为“一手包办”。建立起一个成功合作的样板,进而加快打造自己的智能汽车生态。

不过从目前的进展来看,这一模式在华为内部也存在争议,具体如何实施仍在探讨之中。

至于华为与极狐在渠道方面的合作,此前我们在走访线下门店时发现,双方的合作还未真正开始,双方销售人员也都表示目前还未接到通知。

按照极狐的规划,阿尔法S华为HI版有望在下个月下线交付。而随着越来越多合作车型的到来,习惯于手机销售的华为有没有能力同时卖好这些车型,一切也仍是个未知数。

3,“不是华为走进了汽车行业,是汽车一头撞进了ICT领域”

日前(10月18日),有媒体爆料华为以2.98亿元的低价竞得龙华区一宗产业用地。再次引来“华为真的要造车了”的猜测。

汽车产经向华为内部人士求证,得到的回答是:业务扩展中买地也是有的,但并不是为了造车做准备。

在最初切入汽车行业时,谈起华为的优势,王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与其说华为走进了汽车行业,不如说汽车行业一头撞进了ICT领域”。

在王军看来,如今智能化是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而智能车需要的ICT技术正是华为的舒适区。

这也正是华为坚持“不造整车”的原因之一。用王军的话来说,华为“不擅长机械制造”,反而是华为的ICT技术有很多“可以用在汽车上,而且商业化的空间很大”。

用徐直军的话来说,或许更加清楚――“有几个造车的挣了很多钱,不造车说不定挣的钱更多”。

事实上,除商业化的原因之外,华为一直宣称“不造整车”还有更为重要的原因。对此,王军曾经直言,“中国不缺车企,缺的是真正能够把智能化做好的基础供应商”。

在华为的逻辑里,正如德国有博世和大陆、日本有电装、韩国有摩比斯……中国要想在这一轮的智能化变革中成为汽车强国,仅仅依靠车企自身完成转型并非易事。“汽车强国背后要有基础技术的提供者,这很关键”,而华为想要扮演的,正是这样的角色。

从目前华为掌握的技术来看,以“智能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的身份切入,华为的确更具优势。

举例来说,智能汽车上的毫米波雷达,华为在开发5G技术时就有过涉及;智能车里计算和通信架构之间的交换机,华为做路由器时就有技术积累……

尤其是在算法方面。据了解,目前整个智能车BU仅算法团队的技术人员就高达1000多人,整个自动驾驶团队也有2000人的规模。而这样的研发配置对于很多主机厂来说,是难以具备的。

“华为公司过去历史上,很多选择大家都是不可理解的,但是每一个企业都知道自己的定位什么最好。对于我们整个高层团队来讲,我们清楚我们在求生存阶段,做什么合适,做什么不合适,清楚我们的未来,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9月24日,在今年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徐直军这样回应了外界对“华为为什么不自己造车”的疑问。

这不禁让人想起华为研发自动驾驶的故事。

据说,从2018年底开始,华为在自动驾驶上确定了“视觉算法+激光雷达”直接进军L4级架构的技术路线。但在当时,主流的做法还是如特斯拉一般从L2级逐步向上。彼时在整个业内,质疑之声不断。而华为还是决定力出一孔,集中押宝这一路线。

直到今年4月上海车展的前一天,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凭借一段流畅的自动驾驶视频顺利出圈。在一片“完胜特斯拉”的评论中,华为证明了自己的选择。

就像如今虽然大部分人都不能理解华为不造车的选择,或许有一天,人们又会重新感叹,这样的选择,“真香”。

华为美的不讲,但不是为了造车,华为现在发展领域在不断的扩大,华为不仅找手机,真的还找汽车

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