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国家抽检标准?

300 2024-01-18 04:18

一、油品国家抽检标准?

、GB/T 1995-1998 石油产品粘度指数计数法

本标准规定了由40℃和100℃运动粘度计算润滑油及有关物质粘度指数的方法。

2、GB/T 17476-1998 使用过的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磨损金属和污染物以及基础油中某些元素测定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本标准规定了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使用过的润滑油中添加剂元素、磨损金属和污染物,以及基础油或再生基础油中各种选择金属元素含量。所测定的元素包括铝、硼、钡、钙、铜、铁、镁、锰、钼、镍、磷、钾、钠、硅、锡、银、硫、钛、钒和锌共22种元素。

3、GB/T 8926-2012 在用的润滑油不溶物测定法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在用的润滑油中正戊烷不溶物和甲苯不溶物的两种方法。

4、SH/T 0703-2001 润滑油在高温高剪切速率条件下表观粘度测定法(多重毛细管粘度计法)

本标准规定了在150℃、管壁表现剪切速率为1.4x106s-1的条件下,采用具有测压、测温和计时装置的多重毛细管粘度计测定发动机油高温高剪切(HTHS)表观粘度的方法。

5、SH/T 0257-92 润滑油水分定性试验法

本标准规定了定性地试验润滑油中水分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润滑油。

6、GB 511-88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重量法)

本标准规定了用重量法测定机械杂质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石油产品和添加剂。

7、GB/T 6040-1985 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则

本标准规定了用红外光谱仪吸收光谱法定性或定量分析有机物及无机物的通用规则。

二、盲审是国家抽检吗?

盲审不是国家抽检,

盲审,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máng shěn,指一种组织专家组评审的制度,就是匿名送审,意味着评阅导师不知道论文作者是谁。这样打出来的分数作假率低,高校阅卷一般使用这个方法。盲审制度,就是将不署作者名的学位论文送给作者不可能知道的专家审核,这样打出来的分数,应是最为客观。一般高校,特别是研究生院,均有对学位论文进行定期盲审的相关规定,多为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论文进行盲审。

三、京东奶粉国家会抽检吗?

京东线上平台售卖的奶粉,国家也是会进行抽检的,并且国家现在已经加大了对网络平台销售商品的检验力度,在6月中旬的时候,京东平台就有一款奶粉抽检不合格,平台也承担起了自己相应的责任,网络销售平台,凝聚了广大的消费者,为了保护线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必然会进行按期抽检的。

四、质检抽检比例国家标准?

质量检验抽检比例的具体规定可能因产品类型、产业领域及不同地区的特定规章不同而不同。不过在多数情况下,质量检验抽检的比例实际上并没有被具体的国家标准规定,而是由具体的监管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

例如,在食品产业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能会制定出一套具体的抽检比例规定,其不仅会考虑产品类型的不同,还会考虑到生产规模、历史质量问题记录等多重因素。同样地,在其他如制造业、医药业等领域,相关抽检比例的规定也会由相应行业的监管机构来建立。

总的来说,对于质量检验抽检比例的具体规定,你可能需要参考你所在行业或所在地区的具体监管规则和政策。这些信息一般可以从相应的政府部门或行业协会获取。

五、2021国家食品抽检细则?

第一条 为规范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的抽样检验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组织开展全国性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监督指导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级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并按照规定实施上级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

  第四条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科学、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发现和查处食品安全问题为导向,依法对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

  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当依法配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

  第五条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与承担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任务的技术机构(以下简称承检机构)签订委托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

  承检机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后方可从事检验活动。承检机构进行检验,应当尊重科学,恪守职业道德,保证出具的检验数据和结论客观、公正,不得出具虚假检验报告。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承检机构的抽样检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存在检验能力缺陷或者有重大检验质量问题等情形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第六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建立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信息系统,定期分析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数据,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完善并督促落实相关监督管理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通过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信息系统,及时报送并汇总分析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数据。

  第七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组织制定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指导规范。

  开展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工作应当遵守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指导规范。

六、东北黑米国家抽检合格吗?

东北黑米国家抽检合格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对黑米、小米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山西、广东、湖南等7个省、直辖市20家企业的31种产品,合格27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7.1%。

结果表明,本次抽查的全部产品中总砷、汞、黄曲霉毒素B1等卫生指标全部合格,但有部分企业在存放较长时间的小米中添加合成着色剂(日落黄、柠檬黄)。目前,质监部门尚未在广东的市场上发现染色黑米和小米,市民如果在购买中发现问题产品可向质监部门举报。

据了解,国家标准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粮食中禁止使用合成着色剂。本次抽查中有4种小米检出日落黄、柠檬黄,其主要原因是为了掩盖小米存放时间较长的“真面目”。消费者在购买黑米、小米时应首先选择正规商场和较大的超市。购买时除注意价格因素外,还可从感官上进行观察。

质监部门提醒消费者,在注意以上感官观察的同时,也要注意观察产品的包装是否结实,整齐美观,产品包装上是否标明厂名、厂址、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

七、2017茶叶抽检不合格

2017 茶叶抽检不合格引发的关注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茶叶成为备受欢迎的饮品之一。然而,在茶叶市场中,消费者对于茶叶的质量和安全性越来越关注。2017年,茶叶行业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大量茶叶产品被检测发现不合格,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

根据相关报道,2017年茶叶抽检结果显示,有多个品牌的茶叶产品检测不合格。这些不合格是指茶叶中含有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以及其他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物质。这一消息曝光后,引起了消费者与媒体的关注,茶叶行业也陷入了信任危机之中。

众所周知,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尽管国家对农药使用有严格的规定和监管,但仍然存在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高产量和利润,滥用农药的现象。这些不合格茶叶的检出,不禁让人对茶叶的安全性产生了更多担忧。

茶叶行业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茶叶行业安全问题背后存在一系列复杂的原因。首先,茶叶供应链的不透明度是导致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茶叶从种植到加工再到市场销售,途中存在多个环节,涉及多个经营主体。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调查手段,导致了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将不合格的茶叶产品混入市场中。

其次,茶叶企业对于质量控制的不重视也是问题的原因之一。一些茶叶企业过于追求利润,忽视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他们可能使用低质茶叶、添加化学物质以及采用不合规范的加工方法,从而导致产品不合格。

此外,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尽管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但在茶叶行业监管方面的执行力度和效果还有待提高。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不法商家逍遥法外,对市场秩序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解决茶叶行业安全问题的对策

面对茶叶行业安全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首先,加强茶叶供应链的管控和监管力度非常重要。相关部门应建立茶叶产品的追溯体系,加强对茶叶生产、加工、运输环节的监管,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茶叶企业要增强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确保茶叶产品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只有建立了质量第一的思想,才能够守住消费者的信任,保持茶叶行业的持续发展。

此外,监管部门也应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不合格的茶叶产品进行严厉打击和查处。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加大处罚力度,使违规者付出应有的代价,维护茶叶市场的正常秩序。

茶叶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茶叶行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但我们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茶叶行业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茶叶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饮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市场潜力。

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和品质的追求,茶叶行业可以通过加强品牌建设和创新研发来提升市场竞争力。发展有机茶叶、功能茶叶、特色茶叶等高附加值产品,满足不同消费需求,将是茶叶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同时,茶叶行业也要加强与科技的融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优化茶叶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加强质量管理。科技创新将为茶叶行业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总而言之,茶叶行业在面临安全问题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唯有加强全产业链的监管、茶叶企业的质量管理以及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才能确保茶叶市场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安全饮茶体验。

八、槽钢国家标准2017?

槽钢国家标准是GB/T706-2016《热轧型钢》

九、2012到2017国家成就?

中国成功发射“悟空号”及“嫦娥三号”探测器、并完成了“天眼”、“蛟龙号”等重大工程

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嫦娥三号探测器

十、2017甲醛国家标准?

甲醛释放限量值为0.124mg/m3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是人造板及其制品行业唯一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自2001年首次颁布实施以来,对规范我国人造板产业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健康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进步和消费者对消费品绿色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问题高度重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欧盟、美国和日本都不断更新人造板及其制品甲醛释放限量标准,对甲醛释放限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保护消费者健康,推动人造板及其制品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适时下达了GB 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强制性国家标准修订计划,由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等单位负责修订该标准。

深度解读:2017人造板甲醛释放国家标准

我国已成为世界人造板等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2011年以来,我国人造板产量居世界第一,2015年,人造板产量已达2.87亿m3。当前,按照生态文明发展要求,产业急需走绿色发展之路,而甲醛释放限量是人造板及其制品的重要环保性能指标,是推动人造板及其制品产业是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

该标准的颁布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提高甲醛释放限量要求,加快人造板及其制品产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是切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的重要举措;

2)促进我国人造板产业技术进步,有力推动我国人造板产品新技术研发和新型环保胶黏剂的应用;

3)促进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人造板产品质量;

4)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保护消费者健康。

内容

新标准规定了室内装饰装修用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要求、试验方法、判定规则和检验报告等,适用于纤维板、刨花板、胶合板、细木工板、重组装饰材、单板层积材、集成材、饰面人造板、木质地板、木质墙板、木质门窗等室内用各种类人造板及其制品的甲醛释放限量。

新标准规定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值与ISO 16983:2016《木质人造板刨花板》和ISO 16985:2016《木质人造板干法纤维板》规定一致;检测方法采用ISO 12460-1:2007《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测定第1部分:1m3气候箱法》。

与原标准相比,新标准修改了甲醛检测方法及其甲醛释放限量值,规定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用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值为0.124mg/m3,限量标识为E1;取消了原标准中的干燥器法、穿孔萃取法的甲醛释放限量值,甲醛释放量测定方法统一为1m3气候箱法。企业可采用气体分析法、干燥器法或穿孔萃取法进行生产控制,建立其与1m3气候箱法之间的相关性。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