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备一日超长距离徒步?

194 2024-02-28 12:08

一、如何准备一日超长距离徒步?

请问怎么定义超长?

首先要看自己的身体状态,我爷爷出门遛弯到村口是正常,溜达到隔壁村就是超长徒步了。你要是平时没有相应的锻炼,突然一下子走个10公里可能就受不了。有些大肌霸可能觉得自己经常撸铁体能充沛,相信我,你的脚底板和大腿内侧皮肤不一定配合你。

所以我建议先练习短途开始,不要突然搞一下会把身体搞坏的。

如果你像红军一样不得不长征了,穿压缩裤涂润滑膏会有效保护你的皮肤,缓解疲劳。带好足够的水和食物,如果徒步路线有补给点的话,就不需要带太多。这就需要你提前规划好路线,根据路况决定你穿什么鞋子,最好是舒适跟脚不要有晃动。地形复杂的话带两个登山杖,当然地形不复杂也推荐带上,可以有效缓解腿部的压力。

一定要做好退出计划,不要把自己弄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走不动了…

你要是经常有这种徒步的锻炼的话,也就不用来知乎问这种问题了…

二、hotrc遥控器遥控距离是多远?

同样无干扰的情况下,4PL是300左右。MT4 250米左右。这两个都是公认的好控。

三、中国有哪些「国家步道」、超长距离徒步线路?

问题可拆分为两个部分:

1.国内有没有国家步道?

2.有没有(潜在的)史诗性徒步线路?

首先解答第一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国家已经有了自己的国家步道。

国家步道的定义

“国家步道”这一系统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新西兰、日本很多国家都有。但首先我们要给“步道”下一个定义。

英文里的单词TRAIL和“步道”的意思最近。它可以是村落与村落之间互通往来的“栈道”(如尼泊尔大部分线路),可以是长距离交通运输的“走廊”(如茶马古道、河西走廊),可以是单纯作为景观和旅游目的的户外设施(如美国太平洋山脊),亦可是动物使用的game trail, 等等等等。

跟TRAIL相近的一个单词是ROUTE, 这个词在北美户外界有比较特定的含义。Route一般是“野路、野径”,泛指一个被少数户外发烧党探索过的大致路线,但是却连结重要景色。可以把route想象成“探线”。美国的大陆分水岭和Sierra High Route、加拿大的Great Divide、甚至中国的大横断都可以算作“Route”。

(尼泊尔安娜普尔纳大本营徒步)

(笔者在美国太平洋山脊)

我国已有的国家步道体系

据诺娅掌握的信息,目前有两个部门的两种步道体系正在推行中。

第一个体系:

登山健身步道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总管,由山岳美途(私人)参与规划和设计,由各省各地的政府参与建设。据诺娅2016年年初的了解,这个系统已经有了十几条线路,总长度已经有了几千公里,遍布浙江、江苏、湖北、四川、内蒙古数个省份,有专门的路书出版。

(上图:莫干山登山健身步道)

(上图:金堂国家登山健身步道)

(上图,最早、最有名的NTS就是浙江的宁海步道,还出版了路书)

NTS系统的大致特点:

    1. 统一设计:登山健身步道有统一的步道标牌、管理方案等设计,基本沿用了美国国家步道体系的构成,我国的英文翻译基本和美国的是完全一样的;

    2. 地方政府参与:主要还是当地政府集资,他们是甲方,即使有了对生态环境不利的要求,步道计划者也不得不顺着、依着,不然步道就难以落地。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登山健身步道有很多硬化路面,甚至是几米宽的绿道和台阶,和想象中的“山径”大相径庭。这也是无奈之举。

    3. 国家为了推广登山健身步道,搞了很多徒步、跑步比赛等活动。其实际意义是带动当地旅游产业。副作用就不评价了,超过本文范畴。

比较著名的登山健身步道包括浙江的宁海、湖北黄石、内蒙古大青山等等。

这些步道总体并不依托于某一片山脉、某一个生态区域,不具有地理分割性质,主要基于行政规划区域。所以它们总体而言都不太长。2016年的时候NTS系统层表达过要将浙江省内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串联至千岛湖,打造一条2000公里的环线,不知道现在落地了没有。

第二个体系:

国家森林步道:国家林业局总管,北京诺兰特生物规划公司(私人)参与研究和执行,目前在起步阶段,依托在我国新的国家公园体系之内。这种步道更重视生态,但是并不以长距离徒步为主要目的。诺兰特参与出版的《国家森林步道》一书中就可以看出林业局对于生态步道的重视。

(上图:林业局配合出版的各国国家步道集锦,有很多干货)

体育总局规划的北京门头沟步道,是两年前诺娅就关注到的一条国家投资参与的以“长距离徒步”为目的的步道,当时还请了美国阿帕拉契亚步道协会的专业人士过来讲课。据我目前了解的情况,这条步道在协调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目前只完成了一部分。大致原因应该是国际设计师“天马行空”的设想在我国复杂的地缘政治和地方官僚体系下很难落地实现。如果有消息表示全线竣工,请留言告知。

目前上方的步道是已经有“国家”字号的步道系统。基本趋势是“模仿欧美体系,有中国特色”。从跟山岳美途的聂健老师、体育部的韩宪平老师、诺兰特的班勇和张燕老师的交流当中,可以听到一种“策划易,落地难”的感触。

其实根本不用模仿欧美体系好吗!

台湾就有自己的guo jia步道。。。

希望大家过两天还能看到这个帖子。。。。

第二个问题,就是除了上述的国家步道体系,有没有潜在的“国家步道”级别的线路?

我觉得这个问题包含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国家步道”一定是最长的、最美的、人文和生态资源都是最丰富的。我们当然希望如此;然而历史总是先产生了“步道”甚至“野路”,再做国家级的认证。

另外,就是已经有了一些“走廊”式的步道范围,但是当中并没有我们理解上的被人工修缮过的地理痕迹。这样的步道算作刚才提到的ROUTE。诺娅认为,有些“ROUTE”才是世界上自然和人文风景的集大成者。

目前我国最有名的ROUTE应该就是大横断。

“这是2016年一只队伍用时63天勘测的横断天路路线图

历时63天

横断天路全线拍摄照片18700张,

首次展现在公众面前的高山湖泊28个,

途经海拔4000m以上高山垭口42座,

无人区穿越大约1100公里。”

这条路线设计纵跨了云南、四川、甘肃。

南起大理,北至合作市

途径云南老君山自然保护区、虎跳峡、卡斯地狱谷

经腹部地带的四川雅砻江、猛董秘境、贡嘎山脉、木格措、金川、三奥雪山

北上松潘、若尔盖、抵达扎尕那……”

横断山脉纵穿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甘肃五省,是我国独一无二的跨越最多省的最长最宽最典型的南北走向山系。横断山南低北高,南至中缅边界山区,北抵达青海西藏四川交界咽喉部位扎尕那,东起四川邛崃山,西抵西藏舒伯拉岭。它包含着三江并流等世界级景观,6000米海拔以上的雪山层层叠立,海拔高差大,在小区域之内就能有丰富多层次的景观,是一个天然的生物基因库。

说大横断是ROUTE,主要是因为这是一条民间策划、由媒体和出版业推动的自下而上的线路,由众多摄影师和驴友探线而成,选择路线多,类似一个“走廊”。它还没有被修缮为传统意义上的小径,但已经有了PCT、AT等长距线路的雏形。

纵跨五省的横断天路,会成为中国第一条国家级徒步步道吗?-搜狐旅游

除了大横断,还有一个“中国四大慢步道”的构想。

“慢步中国”主要介绍了徒步于中国的几大线路,并简洁地概括为:走棱线、走胡线、走脊线、走岸线、走轮廓……并把这些路线统一称之为“慢国道”。意思是说,这些路线在层级、规模上完全够得上“国家级”,在内涵上够得上“国道”的层次。但是它们并不是那些承担着国家运输使命的高速道路系统,而是供国人漫步行走的慢行系统,所以称之为“慢国道”。

推荐《中国国家地理》2016年10月特刊——慢步中国。

UA关注|慢步中国--建构中国四大慢步道

大横断或者上述“四大慢步道”要成为“国家步道”,我觉得需要走一条跟欧美截然不同的路

以美国的阿帕拉契亚步道为例,这是一条完全由民间策划和修缮的线路,但是依托于沿线14州、35个户外俱乐部(不是国内意义的旅游俱乐部,而是环保户外NGO)、和沿途所有私人土地主一一取得路权。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有着阿帕拉契亚会议局等强大中坚力量,建立依托在美国健全的法制基础之上。AT从1921年被第一次手绘蓝图,到1937年串联完毕,这3500公里的步道经过了美国经济大萧条、罗斯福大兴土木等有利的历史洗礼。此文最后诺娅会专门开辟一个部分讲述AT建立的过程。

我觉得大横断要成为一条史诗级的徒步路线,目的是先落地实施,再跟政府谈“国家步道”四个字。但这是一个伪命题:如果没有“国家”名号,怕各地政府是不会让修建的过程一帆风顺的。这时候必须要有一个组织(NGO或者私企)全职负责这条步道的策划、踩点、修建和维护。

目前大横断可以着手的,就是让这条“走廊”式的步道初级模式,逐步完善成一个可行的、徒步阻力较小的模型,带动国内驴友的中坚力量,乃至世界著名的探险家,去参与徒步。要知道,阿帕拉契亚的第一个直通徒步者走完全程的时间是1942年;而阿帕拉契亚是在1968年才被定为国家步道的。如果策划者要完全走一条“自下而上”的路线,仅仅提高它的知名度是不够的。就像现在的产品设计,一切讲究“便捷”。大横断要保持神秘性和难度,但如果又能够“user-friendly”,并且能在近几年内就有人(以不太痛苦的形式)走完全程,就能起到它的联通效果。

以下是诺娅撰写的美国步道简史,作为辅助阅读。

欧美先例

国家步道系统,以美国为例,属于一个标签性质的公共设施。美国大部分的步道都不属于国家步道:州立公园、国家公园、国土局管辖地、荒野保护区当中的很多“trail”,甚至是约翰谬尔小径(John Muir Trail)、科罗拉多小径(Colorado Trail)、历史悠久的长小径(Long Trail),都不是国家步道。

这一点让很多人吃惊。其实在美国,国家步道体系是国家公园体系下面的一个分支。我们熟知的黄石、大峡谷等国家公园,属于“国家公园”;蓝岭公路,属于“国家景观公路”;杰斐逊纪念堂属于“国家纪念堂”,阿帕拉契亚属于“国家步道”。这样的分类有20多个,国家公园体系总共有400多个类似的小单位。

举一个例子:残障人士自古就有,但是美国是在1990年才立法专门保护残障人士的权益。同理,步道自古就有,但是美国(和其他有国家步道的国家)也是在相对较晚的时期才专门立法,把特定的一些已经存在的步道,纳入国家步道的范畴。

美国于1870年代开始建立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19世纪末建立国家林业署、1916年在内政部建立国家公园署和国家公园系统、1964年建立荒野保护系统、1968年设立国家步道,都是建立在立法的基础上的。这是因为美国是一个重视土地所有权的国家;土地属于财产权(property rights),是受宪法保护的。在美国,私人土地为大,所以联邦机构都要通过法律,来缕清各个机构和私人土地之间的关系。

美国的国家步道当中有11条景观步道,19条历史步道,3000多条休闲步道。

11条景观步道当中,比较著名的就是“三重冠”,即阿帕拉契亚、太平洋山脊和大陆分水岭。它们既不是最早的步道、也不是最长的步道,但却是第一批被国家公园系统贴上“标签”的步道。

阿帕拉契亚和太平洋山脊:最早的国家步道

20世纪初期的爵士时代,美国经济强盛一时。身为共和党内环保主义支持者的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总统的上台,为西耶拉俱乐部等户外和环保组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顿麦凯叶(Benton MacKaye)正是在这个时候酝酿了阿帕拉契亚步道的蓝图,并于1921年在美国建筑学期刊上发表了关于修建阿帕拉契亚步道的设想,提出建设一项纵贯阿帕拉契亚山脉的宏大工程。

20世纪的大萧条为美国经济带来重创,民主党的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上台推出新政。民兵团、国家公园局、国家林务局的权利都在联邦政府的集权中巩固了地位,并且对刚刚成立的阿帕拉契亚步道会议给以重要支持。各州的步道俱乐部纷纷响应,以新英格兰地区和纽约州为先,纷纷建立了自己州内的部分步道。AT建设初期遵循自愿。在20年代至40年代的两个罗斯福时期,AT基本上由民间建设和管理,各地的山野俱乐部组织志愿者进行步道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各个方面的工作,包括与私人领地所有人握手协商,达成口头协议。

在美国西部,石油大亨克拉克于1935年正式设计了一份“太平洋山脊小径”的蓝图,把线路的大致位置草草描述下来并提交给国会。1935-1938年,基督教青年会用这份草图探索克拉克所设计规划的路线,第一次在历史意义上“纵贯”了美国西部。

二战结束之后,美国的民生环境发生了变化,大多数归国的士兵注入了新的劳动,力人们对户外探索的热情高涨。人们开始寻求户外休闲体验。在1968年,联邦经过几年的调查,由内政部游憩局向国会上书,提议建造一批国家级别的步道,满足人们户外旅游的需求。国会在1968年通过了《国家步道体系法案》,指定了第一批国家步道。其中,阿帕拉契亚步道和太平洋山脊步道被划为第一批美国国家景观步道(National Scenic Trail)。

至此,我们可以把美国的国家步道历史简单归结为:民间自下而上依靠法律体系和强大的自我组织,策划、修建、维护了最早的国家步道。随之,联邦立法、将已成型的步道纳入“步道体系”之内。最后,联邦渐渐收回一部分的权利,把步道的维护交还给民间。

写得心累,以上。

四、小程序起终点距离超长

小程序起终点距离超长

小程序起终点距离超长

小程序起终点距离超长是指在小程序开发过程中,起始开发点与结束开发点之间的距离过远,可能导致团队协作困难、开发周期过长等问题。对于小程序开发者来说,有效管理和缩短起终点距离至关重要。

如何有效管理小程序起终点距离超长?

在应对小程序起终点距离超长的挑战时,以下方法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更好地管理距离,提高开发效率:

  •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确保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顺畅,及时回应问题和反馈。
  • 制定明确的计划和目标:确定清晰的开发计划和目标,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责任。
  • 采用协作工具:利用团队协作工具或项目管理软件,实时跟踪项目进度和问题。
  • 定期进行沟通和评估:定期召开会议或评估进展,及时调整开发策略和计划。

小程序起终点距离超长的影响

如果小程序起终点距离超长得不到有效管理,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的出现:

  • 开发周期延长:距离过长可能导致开发周期的延长,影响产品上线时间。
  • 沟通不畅:团队成员之间沟通困难,导致信息不对称和决策不及时。
  • 质量难以保障:长距离开发可能导致质量控制不力,增加bug修复和回归成本。
  • 项目风险加大:无法有效管理起终点距离可能使项目风险增加,影响项目成功的概率。

结语

在小程序开发中,有效管理小程序起终点距离超长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控制质量、提高开发效率的重要手段。团队应不断优化沟通、规划和协作流程,积极采用科学有效的项目管理方法,以期实现项目成功和团队共同成长。

五、世界超长距离越野赛排名?

世界范围内,2020年的越野跑比赛被疫情严重影响,整体排名几乎没有大的变化,男子方面依然是由Jim Walmsley和Kilian Jornet领跑,女子方面,中短距离实力超强的Maude Mathys坐拥女子第一。

男子第三名波兰小伙Bartlomiej Przedwojewski凭借着在十月底黄金越野赛总决赛多日赛冠军的表现一举升至第三名。

女子第二名瑞典姑娘Tove Alexandersson则靠着在2020天空跑Skyrace Des Matheysins的超强表现超过美国越野跑大姐大。

六、遥控器距离变短?

1、汽车遥控钥匙在新车的情况下一般可以达到30至50米左右。

2、汽车遥控钥匙距离的远近不仅跟发射器,钥匙电池电量,汽车接收天线等有关系,还跟汽车周围的障碍物比如树林,墙壁等有关,还有其他一些信号的干扰也有关系,比如手机信号,其他车钥匙同时使用发出的信号,周围的WIFI信号等。

3、因此,如果突然发现自己车的遥控钥匙距离变的很短,不要过分担心,可以尝试换个地点再测试下。曾有车主遇到过遥控钥匙失灵的情况,最后弄清楚是手机发出的信号干扰。

七、汽车遥控器距离国家标准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遥控器也随之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普及。然而,汽车遥控器距离国家标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讨论汽车遥控器距离国家标准的意义以及当前的现状。

汽车遥控器距离国家标准的意义

汽车遥控器距离国家标准的设定,对于消费者和汽车制造商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于消费者来说,合理的遥控器距离可以提供便利性和安全性。通过增加遥控器的控制范围,消费者可以更方便地开启和关闭汽车的门窗,甚至可以在远距离内启动汽车的引擎。

此外,合理的汽车遥控器距离还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如果遥控器的控制范围过小,会导致用户需要靠近汽车进行操作,增加了被不法分子伺机行窃的风险。因此,设置国家标准能够保证遥控器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可靠地进行操作,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

汽车遥控器距离国家标准的现状

目前,国家对于汽车遥控器距离尚未设定明确的标准。不同汽车制造商在生产汽车遥控器时,往往根据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需求进行自主设定。因此,市面上的汽车遥控器的距离差异较大。

一些高端汽车品牌的遥控器距离较远,甚至可以达到数百米。而一些低端汽车品牌可能只能达到几十米甚至更短的距离。这给消费者在购买车辆时带来了困扰和疑惑,并造成了市场上的不公平竞争现象。

建议建立汽车遥控器距离国家标准

为了规范汽车遥控器距离,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和使用安全性,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制定汽车遥控器距离国家标准。这一标准应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安全性和消费者需求,确保遥控器距离既能满足使用方便的需求,又能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国际上的相关标准或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此外,还应开展广泛的市场调研和技术研究,以确定合理的遥控器距离范围,并优化遥控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标准的实施和监督

一旦制定了汽车遥控器距离国家标准,就需要建立相应的实施和监督机制。相关部门应指定专门机构负责对汽车遥控器的距离进行认证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督和执法力度,打击生产和销售不符合标准的遥控器的行为。对于违反国家标准的汽车制造商或经销商,应依法予以处罚,并公布其不良行为,以警示其他企业。

总结

汽车遥控器距离国家标准对于提高消费者的使用便利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虽然目前国内尚未有明确的标准,但我们提出了建议,建立统一的国家标准,并加强实施和监督。

只有通过合理的标准制定和监管,才能实现汽车遥控器距离的规范化,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安全保障。

八、有什么动物能从北极跑到南极,再跑回来的,完成超长距离旅行?

那就是北极燕鸥了!北极燕鸥,Arctic Tern,学名是Sterna paradisaea,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鸟类,地球上最神奇的动物,体型娇小,但每年不知疲倦迁徙于南北极之间,全部行程达40000多公里,在北极的夏天是它们在岸上繁殖下一代的季节,而到了北极的冬天也就是南极的夏天,它们会飞到南极的海域进行觅食,绝对是全世界飞行迁徙距离最长的鸟类。

以下的北极燕鸥照片都是我在北极斯瓦尔巴群岛拍摄的。

先来简单普及一下北极燕鸥,是燕鸥属的其中一员,体型中等,体长33-40厘米左右,翼展在76-85厘米,和一般的燕鸥体型很像。羽色基本以灰白和黑色为主,头顶和颈部是明显的黑色,其余都是灰白色为主,鸟喙和双脚是明显的红色,虹膜黑色,雌雄外形类似。北极燕鸥主要栖息于沼泽、海岸等地带,一般成群活动,以鱼和小型甲壳动物等为食,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玉筋鱼、磷虾等。

每年夏天从5月份开始来到北极斯瓦尔巴群岛都可以看到这些漂亮可爱的燕鸥,开始交配繁殖,一直到7月初产下雏鸟,8月中下离开斯瓦尔巴群岛往南迁徙,而到了每年年底也就是南极的夏天,它们会不远万里飞到那里觅食。但它们往返于南北极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去南极觅食过冬,但繁殖还是回到北极老家,比如斯瓦尔巴群岛。

虽然北极燕鸥看上去就和一般燕鸥一样很柔弱,但它们的个性却是很强的,有非凡的飞行能力和强烈的领地意识,这个在北极苔原上尤为明显。当北极燕鸥在北极夏天在苔原上筑巢繁殖下一代的时候,会遇到北极熊、北极狐等猎食动物的骚扰,这个时候北极燕鸥就会从空中俯冲攻击,目标是头部和眼睛,且攻击效率极高,所以连北极狐和北极熊都不太会贸然去偷蛋或者抓雏鸟。这个可以去看一下BBC的纪录片,比如《冰冻星球》,里面就有介绍北极燕鸥攻击北极熊的片段。

北极燕鸥的寿命一般在20-30年,曾经有鸟类学家观察到34年的北极燕鸥(通过环志)。如果算每年平均飞行迁徙的距离在4万公里,乘上25年,那就是至少100万公里,绝对是所有野生动物中飞行距离的王者。

那很有趣的问题就来了,如果在每年的北半球的冬天,也就是南半球的夏天,11-3月份,北极燕鸥飞到南极的时候,会不会和南极燕鸥碰到并搞混呢?

其实南极燕鸥是生活在南极地区的燕鸥,外形和北极燕鸥很类似,但是唯一的不同在于南极燕鸥并不迁徙到北极去,而且南极的夏天正是南极燕鸥繁殖的季节,所以如果你看到一只燕鸥,很容易通过它们头顶的黑色来区分,如果是黑色的头顶,那就是繁殖羽的南极燕鸥,而北极燕鸥在这个季节来到南极觅食的时候,其头顶的黑色羽毛会变淡色,这样就容易区分了。

说到北极燕鸥,之所以这么有感情,是因为北极燕鸥就是我们野去自然旅行的吉祥物。我们2014年成立的时候,旅行社都流行用动物来做吉祥物。我们就在想有什么动物形象好,代表自由和探索精神,所以我们选择了北极燕鸥,因为它们体型虽小,但不惧风雨,追随着阳光和自由,足迹遍布全世界,是唯一一种在七大洲都有栖息地分布的鸟类。它们生命力极强,一生都在不停飞行,平均累计飞行距离达100多万公里,相当于从地球出发往返月球的里程。生命不息,旅行不止。我们公司的吉祥物阿腾,阿腾两个字就是北极燕鸥Arctic Tern英译的缩写。

九、货车超长多少算超长?

货车拉货只要超出车厢前后就算超长。

十、半挂车平板超长超长30公分算超长吗?

根据一般的标准来看,半挂车平板超长超长30公分算是超长的。一般情况下,半挂车平板的标准长度是13.6米,而超长车辆一般指超过了这个长度。因此,即使只是超出30公分,也已经超出了正常的标准范围。超长的半挂车平板可能会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影响,因此需要特殊的审批和监管。因此,从一般标准来看,超长30公分的半挂车平板可以被认定为超长。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
195